2015年,那位守护了毛主席近三十年安全,还担任过政治局常委的老英雄汪东兴,告别了这个世界。那一年,他刚好迎来了百岁寿辰。
汪老离世后,党和国家对他赞誉有加,直呼汪东兴同志是位为党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的革命豪杰。
大家伙儿总觉得,打从1980年汪东兴大爷卸下所有担子后,他就好像淡出了国家大事的舞台,也不怎么在公众面前露面了。但其实啊,你们知道吗?2011年的时候,汪东兴老人家还接受过一回采访呢,那会儿他说的话,简直是震撼人心,让人印象深刻极了……
【一、汪东兴对年轻人价值观有意见】
汪东兴老爷子走了以后,家里人才透露,他退休后那叫一个低调。除非是每年毛主席的生日和忌日,他会去纪念堂缅怀一下,其他时候,他几乎都不在人前露面,更别说接受采访了,那简直是少之又少。
真没想到,2011年的时候,汪东兴居然点头答应了南方一家大名鼎鼎媒体的访谈邀请。
汪东兴的女儿在回忆采访时提到,老人家聊起改革开放后的中国,心里头还存着点儿看法。
2011年的某一天,记者做足了功课,兴冲冲地奔向了汪东兴的宅邸。
一踏进汪东兴的家,我这记者眼儿可就亮了,客厅正中央挂着一幅大字,还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呢!
据汪东兴的女儿的讲述,老爷子那天的情绪挺好的,他乐呵呵地跟记者说,这字是毛主席亲手赠予他的宝贝。
1961年10月的那天,毛主席心情格外舒畅,于是他就挥毫泼墨,写了一首王勃的唐诗送别诗,抄完后送给了汪东兴。从此以后,汪东兴就把这份毛主席的字画当成了无价之宝,几十年来一直珍藏着。
除了这幅书法作品,毛主席还亲手抄录了《沁园春·雪》这首诗,赠予了汪东兴,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。
汪东兴老爷子,虽然已经95岁高龄了,但精神头儿还是杠杠的!跟记者聊起天来,那叫一个条理清楚,脑子转得飞快。尤其是聊到毛主席的那些事儿,他眼里头闪烁着的光芒,简直是满满的激动,藏都藏不住!
从汪东兴的讲述里,记者挖到了好多毛主席那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。
聊完毛主席的话题,记者忽然抛出问题:“汪老,改革开放后的中国,您怎么看?对现在的年轻人,您有啥心里话想聊聊不?”
汪东兴话音刚落,脸色立马沉了下来,他叹了口气,无奈地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眼里就只有钱,这种观念可不太妙!”
【二、艰苦朴素革命精神不能丢】
对于像汪东兴这样的革命老前辈而言,年轻人要是满脑子只想着赚钱,这种观念可真是挺吓人的。
在汪东兴的心中,那种吃苦耐劳、简朴生活的革命风气,无论何时都是咱们不能忘的宝贝。
打从1947年开始,汪东兴就守护在毛主席身旁,当起了他的警卫员,这一守,就是直到1976年毛主席离世。这么多年里,汪东兴一直紧跟在毛主席身边,毛主席那股子吃苦耐劳、节俭朴素的革命劲儿,对汪东兴来说,简直是影响深远,刻在了骨子里。
新中国成立后,跟打仗那会儿比起来,咱们党的日子可是宽裕多了。但毛主席还是那股子老劲儿,坚持着他那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,一点没变。
毛主席有件白色睡衣,穿了几十年,上面密密麻麻打了73个补丁。这事儿让人一看,就明白毛主席那是真朴实,过着简简单单的日子。这件睡衣,简直就是毛主席勤俭节约的鲜活证明,让人由衷的敬佩。
听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讲起,他老人家用的那块毛巾,补丁摞补丁,简直成了“补丁展览会”了!
说起毛主席,那可是真正的领袖范儿,但生活上他却是个极简主义者。瞧瞧蒋介石那边,各种豪华享受不断,可咱们毛主席呢,睡的是硬邦邦的木板床,屋里的家具也是简简单单的,有的还老得掉牙了。人家不讲究那些排场,实实在在,朴素得很!
从1953年到1962年这漫长的九年里,毛主席愣是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裳。
有一次,有人聊起毛主席,说他好多年都没给自己买过新衣裳了。
毛主席深情而认真地讲:“咱们国家眼下的日子还紧巴着呢,我身为主席,得带头做个表率,把勤俭节约的好作风给传下去,旧衣裳照样能往身上套嘛。”
在一次电视访谈里,毛主席的生活大管家吴连登聊起了主席的饮食习惯,那叫一个朴素!毛主席每顿饭就对付两三个小菜,有时候晚上懒得做新菜,直接就把中午剩下的热热吃了。更绝的是,他吃饭从不糟蹋一粒米,要是饭桌上掉了饭粒,主席立马捡起来,一口就吞下肚,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!
汪东兴到了晚年,经常跟孩子们提起,毛主席走了之后,留下了足足一百多万的稿费,在那个年代,这可真是天文数字啊!但就算有这么“多钱”,毛主席还是过得特别简朴。最让人佩服的是,他老人家没把这笔大钱留给自己的孩子,而是直接捐给了国家,一分都没要。
【三、汪东兴晚年历史】
汪东兴丰富的人生阅历,让他对当下人们过分追求金钱的风气提出了批评。2011年的那次访谈里,不难看出,汪东兴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,一直在默默着他们的动态。
1980年那会儿,汪东兴自个儿决定要退下来,享受退休生活啦。退休以后,汪东兴就不再插手政治上的事儿了,但他心里头那份对国家的热爱,可一点没少。国家有啥大事小情的,他依旧特别上心,时刻着呢。
汪东兴老爷子晚年时不太爱露面接受采访,但有两类人他是特别乐意见的。一类是来自他老家江西弋阳的父老乡亲们,还有一类是专门负责编写历史资料的同志们。
九十年代那会儿,写弋阳历史故事的一帮子人找上门来见汪东兴。汪东兴可高兴了,立马就热情洋溢地招呼起他们来。
聊起给编史的工作人员搜集弋阳历史人物资料这事儿,汪东兴可没少出金点子。他特别提到,得在好几本讲弋阳历史名人的书里,都加上方志敏的英雄事迹。汪东兴强调说,方志敏烈士那可是咱们党早期的领头人,这样的革命大英雄,得多多传颂,别怕故事讲多了大家烦。
有个工作人员聊起往事,说那位老人家对待历史可严谨了。每次翻阅历史资料,他都会一丝不苟地戴上老花镜,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。
汪东兴晚年时光里,经常埋头于审阅各类历史文献。有一次,他随手翻开江西省的党史刊物,结果发现里头有篇文章,为了艺术效果,竟然篡改了历史事实,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二话不说,立马就把自己的看法反馈给了相关部门。
汪东兴的姑娘回想起,老爹晚年时常常念叨,现在很多新时代的历史杂志啊,加了太多文学修饰和自个儿的瞎猜,这可不太好,对后来人正确认识历史是个大障碍。对待历史,咱们得怀揣敬畏之心,讲求真实,实事求是才行。
汪东兴这位老一辈的革命英雄,可是我党的无价之宝啊!他给年轻人提的几点建议,真心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。改革开放嘛,确实让咱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话说回来,对于那些歪风邪气,咱们也得瞪大眼睛,时刻提防着点儿。
